幾番的起起伏伏,忽而視野開闊,忽而幽暗深邃,
這種體會,也只有步行在稜線上,才能感受得到。
(文:許森凱,圖:顏膺修)
拜網路科技之賜,在現今想要進行一趟登山健行活動,透過網路進行事前的訊息搜尋,甚或事後資料的回顧,都算是件頗為容易的事。透過眾多的登山達人、旅遊部落客或是官方網站提供的景點訊息,讓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掌握步道的許多資料作為參考。
2015年6月初,一個天氣晴朗的假日清晨,山河海社的社員相約同行,懷抱著欣喜愉悅的心情,搭乘臺北捷運到象山站,預計前往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的象山登山步道靈雲宮登山口。臺北市的精華地區信義路,前一夜可能還是燈火通明熱鬧喧囂的景象,但在假日清晨的此刻,竟是如此的清新沈靜,聳立在眼前的是101大樓,相較於行程的最高點,海拔375.8公尺的九五峰,標高101大樓還高了三分之一呢!
一大清早的好天氣,給足了每個社員一股雄心壯志,來面對今天這段將近6.3公里,約需4個半鐘頭才能完成的登山健行行程。踏上登山口,抬頭一望,眼前是一路直上的石階,心想今天將會有場硬仗得要面對呢!
一段緊接著一段的石階,隨著心跳加速與呼吸急遽,壓力不斷的增加,只能提醒著自己,一步接著一步,配合著呼吸的節奏,讓自己的體力能夠維持得更長更久。不久之後,前方出現了平台,上面立著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製作的登山路線告示牌,藉著瀏覽路線圖的片刻,讓還未停歇的喘息與心跳聲稍稍緩和下來。
接下來仍是持續爬升的挑戰,我們發現,鄰近步道的社區大樓,逐漸地遠去,行道樹也逐漸稀疏,眼前的視野開朗了起來。就在不知不覺之間,石階步道頓時轉成平坦的石板步道,彷彿出現了希望之光,讓大家暫時獲得了心情的抒解。踏上不遠處的觀景台,遠眺101大樓,讓已經濕透了一身的夥伴們,在這座曾是世界第一的大樓面前,證明自己的能力。而觀景台旁的三叉路,指著即將再度面對爬升的石階,往象山頂。
連著這段似乎看不到盡頭的爬升步道,中途出現了個小小平台,讓原本路程不知還有多遠的夥伴們,可以稍事喘息。就在那瞬間,仰望石階步道的盡頭,六巨石景點就在眼前,這也激起了大家的鬥志,提起腳步繼續向爬升挑戰。
仰望著石階盡頭的巨石,上面以白底紅字書寫著「象山」二字,不知不覺地興奮起來,這段爬升的路程的確不簡單。繼續登上「六巨石」處,可以享受一下穿梭其間的趣味。在此遠眺整個臺北市的景色,絕對令人流連忘返,若是夜色低垂時分,燈火熒熒的景象盡收眼底,是象山步道中重要的景點之一。
再往上走一小段的台階,接著出現的石板路上,可以看見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星芒圓形石板,上面標示了此處與各地的高度、距離,站在這裡輕輕的閉上雙眼,感受一下空間關係,也是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享受。石板路的末端,出現了巨石,彷彿預告著轉折即將再度出現,果不其然順著巨石左轉個彎,又是一段陡升的石階道,不過就在這段石階道的末端,右側出現了運動器材,象山頂「逸賢亭」已經到了!我們也在此休息,順便解放一下。環臺北各地的郊山上,經常會在稜線的高處,出現運動器材的相關設施,儼然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共同特徵。
前往拇指山的三叉路指標,指引著我們向前邁進,原本預期需要爬升的路段,卻是接連著的下坡步道,讓我們對於需要往上爬升至三百多公尺高,才能到達的南港山、九五峰,漸漸的產生一股莫名的壓力。現在的輕鬆行程,不久之後,將得面對陡升的嚴苛挑戰。
懷者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著,在爬升石階旁的右側下方,立著一個小告示牌,標題寫著「碧玉修竹夾道行」,其中引用了唐朝詩人韋應物的「對新篁」,來襯托這段夾道竹林帶來的意境,空氣中彷彿也飄散著竹香。
接著,在不斷出現的石板路之後,突然出現了一段以砂岩石塊砌成的步道,就在這段步道盡頭的前方不遠處,出現一座通往拇指山、木柵的三叉路標,稍稍往木柵方向的前方左側,有個長滿青苔不太起眼的「忍」字碑,靜靜的端坐在路旁,似乎提醒著每位想登上拇指山的挑戰者,必須強忍著自己的極限,用意志力克服這段陡升石階的考驗,才能登上標高319.8公尺的拇指山。
緊接而來的迂迴陡升,讓稍早已經走過一段緩和路途的社員們,都必須調整好步伐與呼吸,以便因應這段急遽爬升將近百公尺高的挑戰。途中出現的一小座平台,讓體力好的先行者,可以在此稍作休息,另一方面也可眺望市景,等候著正在努力向上爬的夥伴們到來。
接續爬升的途中,石壁上出現了拇指山的小指標,指引我們叉開原路,向右方小徑準備登上拇指山峰,雖然這段路程不長,但因怪石嶙峋,每位社員必須攀住岩壁上的繩索,手腳並用,克服了心理產生的無形壓力,才能攀上由裸露砂岩巨石形成的「拇指山」。站在這巨石頂端,俯瞰大台北地區,張開雙臂大聲喊出「I'm the King of the world」,學習鐵達尼號電影中男主角的臺詞,告訴自己就是征服世界的霸主。完成了自我的挑戰之後,再回原先的步道,繼續向九五峰邁進。
幾番的起起伏伏,忽而視野開闊,忽而幽暗深邃,這種體會,也只有步行在稜線上,才能感受得到。接著出現一段連續的升階之後,在山邊矗立了一座漆著醒目紅色的流籠,據說這是電臺維修搬運機具使用的工具,但是先別急著往前看流籠,在前方約20多公尺處右側,有個不起眼的凹處,被鐵籠圍住的,便是海拔375公尺的南港山三等三角點,彷彿是等待眼尖的過客去尋覓與發現。
過了流籠又再下行,路旁出現了一座由鐵皮搭成的簡易廁所,是造福路人急用之處。接下來一小段的上坡道,便是南港山系中著名景點之一的「九五峰」,這也是南港山系的最高點,海拔375.8公尺,在這顆巨石上漆著紅色的大字,是為了紀念楊森將軍,以九五歲的高齡攀登此峰而得名。下了九五峰步道之後,便出現了可以休憩的涼亭,往前看有座蕈菇造型的亭子,是編號14號的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拓印亭,拓印亭的對面則是南港山超高頻電視轉播站。
我們在福德山莊附近的下坡路段,意外看見了順著氣流乘風飛翔的大冠鷲,彷彿就在身邊不遠處盤旋上下,清楚的身影,讓大家驚喜不已,社員們紛紛停下腳步,捕捉牠的英姿。
繼續沿著石階,一路走到鞍部,這裡是往來市區與南港山區的休息站,由於位於兩峰之間,時時有微風吹來,為盛夏帶來一絲清涼。鞍部有許多岔路,其中一條可從研究院路通往市區到捷運後山埤站,另一條則是南港山縱走到中華科技大學。
我們選擇縱走路線,因為在山陰面,且正好這幾天連續有夏天典型的午後雷陣雨,沿路又是石塊階梯,如果一不小心踩在青苔上,就很容易滑倒,因此,接下來的緩降路段,雖然走起來不太費力,但因地面濕滑,社員們還是個個戒慎恐懼,處處小心自己的步伐,此時,此起彼落的「小心,滑」、「注意這裡」、「加油!」的提醒與加油聲,成了夥伴們互助與前進的動力。
旅途最後的精彩點是「十八羅漢洞」附近,此處溪水順流而下,形成美麗的壺穴,石中流水,水中有魚,相映成趣。不遠處,有幾位附近學校學生在水中嬉戲,「水清濯纓,水濁濯足」,另有一番樂趣,估算時間,可惜我們趕著赴宴,只能望水興嘆,匆匆離去。眼看著步道似乎一直沒有中盡頭,每個人都累得精疲力盡、汗水淋漓,此時腳程快的夥伴特地從便利商店買來礦泉水與運動飲料折返,讓大夥兒暑氣全消,元氣也得以補充。一趟旅程,見證了南港山的多彩多姿,也深深體會了人情的暖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