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行日期:2015/9/25 網誌寫作日期:2015/9/29-30日,發表日:2015/9/30
(圖文、顏膺修)
水,是人們賴以維生的重要資源,飲食、清潔、灌溉,樣樣都離不開它,文明因它生而生,因它而滅,老子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為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」,因為水的利他、不爭與處惡(在惡劣環境下也安然自得),成為接近老子認為最完美的「道」的境界。在山上生活更是缺不了水,一、兩戶人家或許可以靠野溪、山泉維生,但是如果人口擴充,食指浩繁,就要像辦法用水問題,坪頂古圳,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產生。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|
陽明山平等里是位於半山腰美麗的平地,附近沒有足夠的水源,因此,先民鑿穿一座水隧道,引隔壁內雙溪溪谷乾淨的水源,經過數公里的水圳來灌溉。日子久了,水量不足,又在古圳下方幾公尺處,造了一座平行的新圳,之後,又蓋了第三條平行的登峰圳,最年輕的登峰圳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。
坪頂古圳 |
要造訪這三座水圳,有許多條路線到達,以清風亭為界,往上爬可抵經竹篙山到達擎天崗,往下則沿著石階經過民家、柏油路到達「坪頂古圳親山步道」登山口,最近的路線往西到平等里,這裡以每年處處櫻花綻放,而享有盛名。另一段則從坪頂古圳水隧道,穿過新圳、登峰圳,經桃子腳橋、田尾仔橋而至「坪頂古圳親山步道」登山口,今天我們一行16人,開著三輛滿座的車,想要完成O型健行,最好的選擇就是從登山口經民宅停車場到清風亭,再好好的探訪三圳,從桃子腳橋、田尾仔橋回。
清風亭,往來坪頂、內雙溪與擎天崗地區的交通樞紐 |
由於有16人參與,我邀請紹金擔任今天的副領隊,在最後壓陣協助。一開始的路程是十分辛苦的,從民宅停車場到清風亭是一條既陡又長的上坡道路,第一次走這種路線的夥伴,已經有幾位快要喘不過氣來,在幾個平坦開闊的地方停停走走,終於順利地登上清風亭。清風亭是來往坪頂古圳、擎天崗與平等里(坪頂)的交通要道,我們在這裡大休息,讓體力較差的夥伴喝口水,做繼續爬山的準備。
一開始是又陡又長的上坡 |
還好,接下來的路線是一路下坡,往下10公尺就看到古圳的水隧道口,一路延伸出清澈的水渠,古圳目前是作為自來水的水源之一,看著清泉如此,我們也不敢隨意洗手,以免破壞水質。從這裡一路走去,兩旁有許多倒木,看來是蘇迪勒颱風的傑作,從倒木處往下看,則是懸崖深豁,讓人怵目驚心,只得快速通過。這一路在既驚喜與擔憂的情況下,到達取水口鐵閘門再往下走,終於抵達內雙溪的溪谷。
坪頂古圳水隧道口 |
每次到達溪谷,看著溪床上巨石錯落有致,流水從隙縫中傾瀉而下,形成一個個獨特而美麗的小瀑布,水中的魚蝦,愜意的巡遊於石縫與深水之間,伴著溪水聲,微風吹拂,是集合視覺、聽覺、觸覺於一體的極大享受。溪谷上游,有一位老者在深潭前獨坐,大概也在體會這種禪意吧!眾人拍照賞魚後,看著老者已經六蘊皆空,也只能懷著平靜肅然的心情繼續往下一個行程前進。
清泉獨坐,洗滌凡塵 |
印象中,從這裡到新圳只要幾分鐘,但是颱風過後,往新圳的路被竹林淹沒,跟著登山布條竟然走到往山中的古道,而古道逐漸被倒木阻礙,這時候才驚覺走錯路,趕快往回頭走,經過半倒的竹林區,才發現新圳的取水口。
新圳取水口 |
大雨過後,新圳的取水口附近,竟然也形成了一個小型瀑布,走在圳路上,就可以從瀑布頂看到水珠如萬馬奔騰宣洩而下,空氣中仿佛充滿了負離子,我們貪婪的深呼吸,在青山綠水之間。
從小瀑布頂端往下看,水珠如萬馬奔騰宣洩而下 |
走完新圳,大家也有點累了,後半段的行程就照著親山步道的規劃,一步一步的下坡又上坡,再一階一階的下山,完成這趟懷古思悠的旅程。
坪頂古圳親山步道踏查示意圖 |
坪頂古圳親山步道踏查衛星圖與軌跡 |
坪頂古圳親山步道踏查地圖與軌跡 |
下載KML旅程航跡檔:坪頂古圳KML
下載GPX旅程航跡檔:坪頂古圳GPX
---社員回應---
Olivia 刻意遺忘沿途一路陡上或疾下石階時心中的碎念os,記得的是追逐古圳粼粼波光的雀躍。水影映人影,穹影為幕,樹影襯底,偶有泡泡點綴其間,石塊、青苔、漣漪,隨光影變幻各種的碧及綠,眼簾吸納的盡是圳底風光,心神馳波蕩漾,徐徐清風拂動秋思,不覺沾染一身古意了......Shu-Chun 休息了三個月,果真小小的鐵腿了ㄧ番。就把這ㄧ趟穿梭古今之旅當作是開端,接下來~山河海盡情遨遊!
Chu-chih 坪頂古圳行,見識到颱風威力,樹木連根拔起,山徑柔腸寸斷,社長腳程飛快的探路,社員聲聲呼喚,有路嗎?社長在哪裡?(社長我們是怕您迷路啊)!大夥互相打氣,完成這學期首趟山河海行程。
璧霞 在登山口昂首望去──「天梯」嗎?也太陡了吧!才前行十多分鐘,心臟就有點負荷不了 ;在涼亭稍事休息片刻繼續前行,感覺舒暢許多。一行人「遊山玩水」也「跋山涉水」;沿途見識到「蘇迪勒」颱風過境時「瞬間移動」的威力。一條水圳涵蓋飲水、灌溉、運送多項功能,足見先人的智慧與艱辛。多年前曾幾次與母親及數位長輩拜訪坪頂古圳,雖然走的路線不盡相同,回憶卻不斷湧現,彷彿是昨日。就在徐徐涼風中下得山來,在瑰麗的天際線下賦歸。感謝辛苦的社長、開車為大家服務的紹金老師,以及在秋節時分一起「登高望遠」的好夥伴們,期待下回再同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